
【三家分晋的来龙去脉】盈为国际
春秋时期曾发生过一场重大历史事件——韩、赵、魏三个家族联手瓜分了强大的晋国。这个曾经称霸中原数百年的强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故事要从晋国的起源说起。
【晋国的建立与内乱】
约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将弟弟叔虞封为唐侯,建立唐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封地内有晋水流经(今太原一带),便将国号改为晋。按照周朝宗法制,晋国长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国君之位由嫡系一脉相传。
但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打破传统,将叔叔成师封到曲沃(今山西闻喜)。这位曲沃恒叔极具野心,他通过收买人心、扩建城池盈为国际,使曲沃规模甚至超过国都翼城。公元前739年,大臣潘父弑君迎立恒叔,却遭其他贵族反对,引发长达六十年的内战。最终在公元前678年,恒叔之孙曲沃武公攻灭晋侯缗,用重金贿赂周釐王获得正式册封,史称曲沃代翼。
【公族衰落的转折点】
展开剩余46%晋武公上位后大肆屠杀宗室子弟,导致晋国出现无公族的罕见局面。继任者延续这一政策,不断削弱公族势力,转而重用异姓卿大夫,为日后三家分晋埋下祸根。公元前676年即位的晋献公虽通过扩张使晋国走向强盛,但其晚年宠幸骊姬引发内乱,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流亡,更下令尽逐群公子,彻底摧毁了公族力量。
【卿族坐大的过程】
晋文公创立三军六卿制度,军政大权落入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之手。这些世袭卿族不断壮大,形成卿族专权、国君傀儡的局面。经过内部兼并,到公元前497年仅剩智、韩、赵、魏四家。其中智伯瑶掌权后,以复兴晋国为名强索三家封邑,遭赵襄子拒绝便联合韩魏围攻晋阳。危急关头,韩魏倒戈联手赵氏,水淹智伯大军,最终智氏全族被灭。
【三家分晋的结局】
获胜的三家不断蚕食晋国领土,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时,晋侯仅剩两座城池。公元前376年盈为国际,三家废黜静公,彻底终结晋国。自此战国七雄格局形成,中国历史翻开新的篇章。这个由内部分裂导致的政权更迭,成为春秋转入战国的重要标志。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