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元网
清晨的蓬溪县赤城镇福光村,薄雾笼罩的林间,村民吕华琼弯腰采摘着赤松茸,竹筐里渐渐堆满肥美的菌菇。“以前这片林子光长树,现在树下能种出‘金疙瘩’,一年多挣两万块!”她的笑容映着朝阳,也映照着遂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遂宁市深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纽带,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川中丘陵地带走出一条“林茂、路通、业兴、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政策领航铺就绿色底色
从顶层设计到万亩林海的遂宁路径
在船山区仁里镇东兴村的香椿产业种植区域内,遂宁天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对照最新的规划图调整种植方案。
“市里的规划说要建‘森林四库’,我们这片香椿林刚好在产业带上,以后销路更有保障。”遂宁天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遂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助推“森林四库”建设规划(2025—2035年)》告诉记者,这份规划构建的“一环一带两区多点”格局,正将遂宁的丘陵林地串联成网。
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全域规划、统筹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一体推进‘林、文、旅、业、安’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要求,遂宁编制《遂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助推“森林四库”建设规划(2025—2035年)》,发布《关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助推“森林四库”建设的令》(遂宁市林长令第6号),建立“市统筹、县实施”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专班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捷元网,遂宁已完成森林经营7.34万亩,配套建设管护用房2865平方米、消防水池15口、巡护道路80公里,这些基础设施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进林海,让“种好树、管好树”成为现实。“现在巡山有瞭望台,防火有消防水池,运输有新修的林间路,路网让林子彻底活了起来。”安居区国有林场的护林员匡小春对此感受深刻。
创新赋能激活绿色经济
从林间菌菇到产业集群的价值转化
日前,蓬溪县福光村的食用菌基地里,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正在进行。村民代表、合作社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签署“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协议。
“按这个模式,今年基地预计总产值80万至100万元,每亩可分600余元。”蓬溪博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佘兵介绍,这种“县属国有企业+专业农业公司+村集体”模式,让过去闲置的林地每亩实现经济效益约6000余元。
在船山区,如今已流转林地8000余亩,仁里镇东兴村建成的香椿基地采用“建设—移交—共管”模式,与餐饮企业签订直供协议,鲜芽从采摘到上桌不超过24小时。“定制化种植让香椿成了‘软黄金’,亩产效益比传统林业高3倍。”基地负责人表示。
从蓬溪的食用菌到船山的香椿,遂宁正以“1+7+20”目标体系为指引,推动“林、文、旅、业、安”融合发展。当福光村的赤松茸运往成都超市,当东兴村的香椿芽摆上都市餐桌,这些林间产出的“绿色产品”,正成为遂宁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遂宁将聚焦“森林四库”建设和“林、文、旅、业、安”融合发展,实施7大工程,高水平建成“成渝中部林文旅业安”融合发展示范市。到2035年,全市预计森林经营面积达210万亩,年林业综合产值达200亿元,生态服务价值达300亿元。
拓展阅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捷元网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